在线全职美工 不在口念须心行——《坛宗》《般若第二》习悟小札【16】

发布日期:2024-07-03 10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在线全职美工

看破幻影在线全职美工,必然自在;

画册外包

放下尘世,果真逍遥。

图片

【原典】

“善知识,世人终日口念般若,不识自性般若,犹如说食不饱。口但说空,万劫不得见性,终无有益。善知识,'摩诃般若波罗蜜’是梵语,此言'大智慧到彼岸’。此须心行,不在口念。口念心不行,如幻、如化、如露、如电;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。

“何名'摩诃’?'摩诃’是大。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无有边畔,亦无方圆大小,亦非青黄赤白,亦无上下长短,亦无瞋无喜,无是无非,无善无恶,无有头尾。诸佛刹土,尽同虚空。世人妙性本空,无有一法可得。自性真空,亦复如是。

【悟读】

图片

见见见,非见非见,见非见;

闻闻闻,不闻不闻,闻不闻;

万千事物如梦幻,所见所见非真见,所闻所闻有虚言,真心方得见真知。

所谓的般若智慧,即一颗清净无染之心。它是一切众生本有之根本智,是洞察真相了脱生死之大智,与世间之聪明完全是两码事。

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”,一直是《坛经》强调之核心。本品大师再次强调,“不识自性般若,犹如说食(念食物名)不饱”,“口但说空,万劫(花费万劫之时间)不得见性”。所谓的空,是指事物与现象的虚幻不真实。

人生如梦,一切之生死情欲,皆是虚幻,看破则自在;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为把尘世之欲望看得太重。所谓的看破放下,是心之洒脱,是心之逍遥。

一个开悟之人,必定是心量广大之人。此等人物,一般具备如下四大特性。其一,正视普通,承认自己之平凡(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不平凡);其二,保持质疑,所见未必是真;其三,不再内耗,专注自己之情绪;其四,在线全职美工懂得入世,不再分别执念,无有二元对立。正如本品大师之强调,“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无有边畔,亦无方圆大小,亦非青黄赤白,亦无上下长短,亦无瞋无喜,无是无非,无善无恶,无有头尾”。

《坛经》极其重视明心见性,认为心本是佛,此心非是俗心,而是一颗没有染尘之心,犹如老子所言之“能如婴儿乎”。

真如妙性本空,无形无相,不染尘埃,无相更无法相,故佛教有法无定法之说。

真如妙性不是靠求来的,有求则为欲为相,不得清静,着果着相,不得自性。

尽管真如本性,众生本自具足。但本品特别强调,“此须心行,不在口念。口念心不行,如幻、如化、如露、如电;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”

所谓“心行”,即内心之体认或悟证。一般之信徒只是嘴里念叨,说说而已,不去付诸行动;而智慧之人则牢记心间,知行合一,如此方为智慧之举。

需要明白的是,禅宗又云,真正的般若智慧“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”。真空妙有之如来真实意,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,是不能用思维去推测的。此处之心行,强调的是心之思维。

从唯识学之角度而言,人有八识,分别为,“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”。

其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,即是佛性,是如来藏,是真如本性。虽然众生本自具足,然一般之凡夫是无法体会的。真正的自性是自然之性,是不可思考和不可言说的,须放下六根及对外境之执着,方有可能真正的感悟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